数创推介

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软件系统征集发布

为加快推动全国农业农村大数据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强化大数据新型生产要素和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展示发布安全可靠、好用实用的数字化应用软件系统。应用软件系统征集和展示发布活动持续有效、常态化开展,搭建一个软件开发主体和潜在用户沟通的平台,逐步形成“一地创新、全国推广、各地选用”的数字化创新与推广局面。

返回中心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征集专栏>软件系统推介>大地遥感大数据服务平台系统

大地遥感大数据服务平台系统

基本信息

大地遥感大数据服务平台,是融合先进遥感技术与大数据处理能力的综合性平台,旨在为多领域用户提供全面、精准且高效的遥感数据服务。 

软件系统基于“天空地智”一体化技术体系,采用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及地面采集系统多门类技术进行综合监测和数据分析。实现作物种植分类、作物长势监测、作物产量预估、耕地质量监测、灾害监测、农险定损理赔等完整的数字农业生产监控分析体系。 

本系统有如下几方面的优势: 

1.丰富的数据资源 

平台汇聚海量遥感数据,涵盖光学、雷达等多种类型,时间跨度大,空间覆盖范围广。可清晰呈现地面细节,满足区域宏观动态监测需求,整合气象、地形等多源辅助数据,用于智慧农业、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监测等任务,为用户提供完备的数据支撑。 

2.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凭借分布式计算与并行处理技术,平台能快速处理大规模遥感数据。从数据的预处理,如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到复杂的信息提取与分析,如地物分类、变化检测,均能高效完成。先进的算法模型确保处理结果的高精度与可靠性,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识别与解译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数据挖掘的深度与广度,挖掘出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 

3.多样化的服务功能 

数据查询与下载:用户可通过简洁易用的界面,依据时间、空间、数据类型等条件精准检索所需数据,并快速下载,满足不同生产场景需求。 

在线分析与可视化:提供在线分析工具,用户无需复杂的本地软件安装,即可对数据进行常规分析操作。同时,平台将分析结果以直观的可视化图表、地图等形式呈现,便于用户理解与决策。 

定制化服务:针对特定行业或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平台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为农业用户定制农作物长势监测方案、灾害监测及预警方案。 

4.广泛的应用 

助力精准农业,通过监测土壤湿度、作物生长状况,实现精准灌溉、施肥与病虫害预警,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 

灾害监测与应急响应:在农业、洪水、森林火灾等灾害发生时,实时获取灾区遥感影像,分析灾害范围与程度,为应急救援与灾后重建提供关键信息。 

大地遥感大数据服务平台以其丰富的数据、强大的处理能力、多样的服务,成为行业用户洞察地球表面信息、推动科学决策与行业发展的有力工具。另外,传统的农业灾害监测和调查方式存在耗时长、效率低、误差大等痛点,而使用遥感大数据服务平台系统的遥感监测技术,具有宏观性、动态性,成为传统农业灾害监测的重要补充。 

采用大数据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实现农业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展示等功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大数据采集:采用自动化和手动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开发相应的数据采集工具和系统。 

大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建立大型数据存储系统,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大数据分析:采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开发相应的数据分析工具和系统,实现数据分析和挖掘功能。 

大数据展示:开发数据可视化工具和系统,将分析结果以图形化、可视化的形式给到用户,实现数据的交互和共享。技术架构如下图所示: 

1)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业信息化工程 

大田农业生产经营存在区域分散、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及生产的时令性等特点,难以在仅靠人力、监测设备数据等手段快速掌握当年农作物分布、长势情况、受灾面积等方面监测和统计。针对这一系列难题,我公司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业信息化工程,自主研发了遥感大数据服务平台系统,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进行连续、长期观测。 

2)应用多技术手段助力土壤监测 

我公司突破了传统土壤监测的局限性,利用卫星、无人机遥感具有高空间和光谱分辨率、可获取大面积地域地表光谱信息等优势,结合传统地面监测站和定点采样,分析得出区域内土壤类型分布情况,通过相关算法模型的建立反演出表层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状况,为农田肥力保护、指导土壤质量改善提供科学管理依据。 

3)开发黑土地保护管理模块 

耕地占用乱象不仅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加剧生态环境恶化,黑龙江省提出探索实行“田长制”,多措并举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维护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守牢耕地红线让“良田”归“粮田”。 

我公司利用卫星遥感、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针对耕地占补平衡的监管、耕地资源进行种植控制需求,利用遥感技术观测面积大、数据客观性和可比较性强的优势,在信息化平台研发了“田长制”专题模块,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死角的耕地保护新机制。 

4)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监测 

耕地“非农化”监测基于前期矢量和后期影像的变化检测,准确快速监测用地类型的变化,实现耕地资源的精细化管理;耕地“非粮化”监测利用多源卫星影像结合基础土地确权数据进行计算机智能算法分析,获取连续多年份地表地类分布情况,分析多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让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被早发现、早预警、早制止、早处置,为开展耕地管理提供强有力保障。 

应用成效

本遥感大数据服务平台系统率先在全省农业信息化工程中应用了遥感、无人机航飞、地面采样等技术,监测作物全生育周期,有效提高大田作物产量;定量精准施肥,缩短生产到消费中间时间成本、运输成本,对全省数字化农业生产起到示范意义,具备以下推广价值: 

1)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遥感大数据服务平台系统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引领。 

2)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遥感大数据服务平台系统整合了各类农业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可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3)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遥感大数据服务平台系统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度和效率,以农业大省黑龙江为示范,向全国推广应用,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4)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通过遥感大数据服务平台系统发挥作用,服务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实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本平台系统当前已在北大荒农垦集团、各地区农业农村局广泛应用:  

在绥化分公司建设数据指挥中心、卫星遥感大数据监测管理平台、卫星遥感监测大屏展示系统、农机指挥管理、智慧党建。在农场部署指挥中心和物联网大田环境监测系统。 

已落地的遥感大数据服务平台,其中耕地质量监测站设置67个监测点,涵盖6个乡镇及12个行政村,监测站点累计监测面积为19.63万亩,占当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及东北黑土地保护项目面积的35%左右;作为可推广的智慧农业样板工程,在农场进行推广应用,作物监测涉及7个管理区,38.5万亩耕地。 

先后作为各大保险公司的第三方科技服务公司,使用本平台系统,利用无人机航测技术及遥感监测技术,累计监测黑龙江省承保耕地1000余万亩,通过遥感技术划分作物种植结构、监测作物长势、实时关注各大承保区灾情状况,一旦发生灾情,即启动无人机航飞应急预案,利用“边飞行-边传输-边处理-边分发”遥感快速响应模式,第一时间掌握灾情现场情况,分析受灾损失程度,为农险理赔提供影像及数据支撑。 

条件满足情况
序号 名称 情况
1 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或发明专利证书 已提交
2 国内主流基础软硬件适配证明或承诺书 已提交
3 软件代码审查报告 未提交
4 渗透测试报告 已提交
5 等保测评报告 未提交
6 地方农业农村部门推荐材料 已提交
知识产权证明
 
推荐材料
 
等保测评
获得荣誉
  •  
复用用户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