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创推介

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软件系统征集发布

为加快推动全国农业农村大数据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强化大数据新型生产要素和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展示发布安全可靠、好用实用的数字化应用软件系统。应用软件系统征集和展示发布活动持续有效、常态化开展,搭建一个软件开发主体和潜在用户沟通的平台,逐步形成“一地创新、全国推广、各地选用”的数字化创新与推广局面。

返回中心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征集专栏>软件系统推介>国家数字渔业中心平台

国家数字渔业中心平台

基本信息

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智慧渔业云平台是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牵头,青岛睿创领科物联有限公司研发的B/S架构多租户模式渔业养殖综合平台。系统以“一图”“一库”“一链”“一平台”的管理模式为核心,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为理念指引,以推动渔业养殖数字化、装备化、智能化为目标,着眼渔业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的国家级渔业大数据应用平台。平台汇聚渔业产前、产中、产后数据要素,精准、高效、便捷地提供智能化应用,为全国现代渔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为各类用户的科学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平台主要由产业大脑、水质监测、数字孪生、智能装备、智能模型、渔业生产、产业赋能、装备诊断、能源管控以及AI语言大模型几个应用板块组成。平台硬件构建基于渔业生产体系设备装备,着力解决渔业生产中的感知低效、管控粗放、决策迟缓、服务体验欠佳等问题。平台通过数据中心、生产中心、设备中心、模型中心和产业中心对渔业行业各环节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涉渔信息集成企业。 

平台提供的“一图”“一库”“一链”“一平台”的管理模式: 

一图:利用“数字孪生”立体展示养殖区域的环境信息、养殖装备、监控视频、水产养殖等数据,实现图像数据、环境数据、装备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处理。 

一库:包含水产知识、养殖基本信息、空间数据、环境数据、装备数据、业务数据的水产养殖数据库,规范统一数据组织、采集、处理、存储、访问、交换以及发布标准,真正摸清和养殖各业务数据间的关联。形成水产养殖数据中心,实现业务的协同化和决策的科学化。 

一链:具备数据融合和持续更新能力的业务全生命周期数据链。对生产阶段、养殖任务、病害处置、故障诊断、能源管控等每笔数据做到留痕化,便于各级管理者实时查阅督查和后期数据分析和利用。 

一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图像识别、AI语言大模型等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和应用,建立包括园区驾驶舱、养殖管理、设备诊断、物联感知等应用。加强养殖决策,设备、环境监测,应急处置等核心业务系统应用,有效提升养殖管理的智慧化水平。 

目前,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智慧渔业云平台已在重庆市梁平区鱼菜共生AI工厂、安徽省明光市国家数字渔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鲢鳙、草鱼)、东营数字渔业示范园区、明波海上大围网养殖等全国二十多个省份数字渔业项目落地应用。 

联系人:李泽坤 18353213047

链接:https://gy.rich-link.cn/login

应用成效

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智慧渔业云平台支持各级政府、渔业企业、科研院校数智化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提升,有效解决渔业在养殖技术、水质在线监测、气象在线监测、病害防控、生产过程、智能装备、精准投喂、能耗管理、质量追溯、尾水处理、市场营销、算法应用、数字孪生、数据分析、运营管理等难题,充分发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渔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为渔业产业注入新动能。已落地重庆市梁平区鱼菜共生AI工厂、安徽省明光市国家数字渔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鲢鳙、草鱼)、东营数字渔业示范园区、明波海上大围网养殖等项目。 

重庆市梁平区鱼菜共生AI工厂项目,面积7793平方米,定位于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模式,通过水质在线监测、气象在线监测、视频在线监测、智能装备自动化管控、AI精准投喂,以高仿真数字孪生的形式,保障了蔬菜育苗、蔬菜栽培、循环水养鱼、养鱼循环水处理、鱼粪消纳等5个系统顺利运行。每立方米水体的养殖密度为60-80千克,是传统土塘养殖密度的20倍左右。养鱼日换水量≤5%、生长周期缩短1/2、饵料系数降低20%,年产绿色蔬菜8-10茬。可实现年产加州鲈鱼约180吨,高品质蔬菜约50吨;年产值约770万元,年利润约200万元。实现了渔业、蔬菜种植业循环可持续发展,提升梁平区“菜篮子”供应种类和质量,能为川渝东北地区乃至西南地区提供高质量的水产品和叶菜产品,有效推进梁平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安徽省明光市国家数字渔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鲢鳙、草鱼)立足“渔业信息资源数字化、渔业生产智能化、水产品质量追溯全程化”的需求,开展包括4个渔场、1个大数据平台、19个子系统的建设,“4119”数字渔场解决了明光市渔业信息资源分散、水产养殖智能化水平低、传统养殖经验主导、监管难度高、质量难追溯等现实问题,项目推进明光市水产养殖全产业链数字化进程。4个渔场:工程化循环水高密度生态养殖(金桥湾)、循环水鱼菜共生养殖(明西智慧驿站)、高密度生态养殖渔场(螃蟹湾)、大水面生态数字化养殖(花园湖)。1个大数据平台。19个子系统:在线环境监测系统、智慧养殖水下视觉系统、数字化自动增氧系统、循环水处理与预测控制系统、尾水鱼菜循环种养管理系统、饵料自动精准投喂系统、水产病害监测诊断及防疫系统、智慧鱼苗扩繁系统、能耗管控系统、巡检系统、智慧渔场综合信息门户、高密度养殖管理系统、渔业生产全程精细化管理系统、基于区块链的农残监测与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生产调度展示系统、数字渔业研学管理系统、仓储及冷链物流系统、智慧农旅管理与客户管理系统。“4119”数字渔场的建立全方位提升明光渔业数字化水平,可使鲢鳙鱼产量增加23.1%,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50%,年节本增效3510万。陆基工厂养鱼,年增收入144万元;鱼苗繁育,年增收320万元。示范基地年总节本增效3974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东营数字渔业示范园区项目位于东营市垦利区,地处渤海湾畔,规划总面积220平方公里。垦利区坚持品牌化、标准化发展,推动黄河口大闸蟹、海参、南美白对虾、贝类四大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渔业年产值超过30亿元。本项目综合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技术,通过水质监测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精准投喂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质量追溯系统实现生产信息全方位感知、养殖装备自动化控制、养殖过程智能化决策、养殖全程精准化管理、流通过程信息化可溯;通过智慧服务系统、质量追溯系统、园区数字孪生系统实现职能部门监管服务远程化、网络化、平台化,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服务效率。通过这些措施,该项目实现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提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生产安全,加速产业升级,提高养殖综合生产效益15%左右,年总产值增加5000万元,经济效益可观。 

条件满足情况
序号 名称 情况
1 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或发明专利证书 已提交
2 国内主流基础软硬件适配证明或承诺书 已提交
3 软件代码审查报告 未提交
4 渗透测试报告 未提交
5 等保测评报告 未提交
6 地方农业农村部门推荐材料 已提交
知识产权证明
推荐材料

等保测评
获得荣誉
复用用户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